上傳時間:2014/2/27
在美調研發現,完善的多式聯運系統,是支撐美國物流發展,乃至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。
多式聯運是指以集裝箱為載體,通過不同運輸方式相互銜接、優化組合,而完成的貨物運輸過程。包括海鐵聯運、公鐵聯運等。
長期以來,中國各種運輸方式分散發展,缺乏有效銜接,運輸結構不合理,綜合運輸多式聯運系統發展緩慢。最明顯的是集裝箱海鐵聯運。
2003年以來,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,占全球40%以上。如此龐大的港口集裝箱集疏運,公路承擔了大約84%,水水聯運承擔了14-15%,海鐵聯運不超過1.5 %。而在歐美主要集裝箱港口,海鐵聯運比例為20-30%。
隨著中國產業從沿海向內陸遷移,這種不合理的運輸結構和運輸體系,不僅對內陸經濟形成限制,同時也將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。
美國是多式聯運的發源地。早在1991年就頒布了《多式聯運效率法案》,以國家法案形式,規定多式聯運的制度安排,協調參與各方的職責與權益。
在放寬管制和促進多式聯運政策引導下,美國多式聯運市場日趨成熟,形成了一批多式聯運市場主體。
鐵路貨運形成了五家大企業的格局;公路貨運歷經淘汰重組,形成了數家擁有數萬輛車輛的行業龍頭企業,而中國擁有上千輛車輛資產的企業都很少;物流與快遞領域,有UPS、Fedex等著名企業。
運輸組織、經營模式不斷創新,再加上鐵路雙層集裝箱運輸技術、信息化技術等先進技術和裝備,在美國普遍推廣,使多式聯運成為近20年來,美國運輸業增長最快的領域。
發達的鐵路貨運系統、充足的鐵路貨運能力和全球最低的運價,也是美國多式聯運的重要支撐。
連通多式聯運往往需要一些關鍵工程,美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“阿拉米達運輸走廊”。該走廊是一條長32公里的鐵路貨運專線,專門為洛杉磯港海鐵聯運而建,集裝箱從船上卸下后,不需要卡車中轉運輸,直接裝上鐵路,通過該走廊,連接北美鐵路網,實現無縫銜接。
|